「我們都害怕,害怕既定的規則,怕完美的標準,最近過得沒以前快樂……」前陣子在YouTube上聽見陳珊妮老師的《啟示路》這首歌,聽著歌詞,看著MV,我,哭了。畫面中的男孩陪伴在昏迷不醒的父親身旁,男孩握著父親的手,溫柔的。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卻承載著多少的愛和不捨。父親因妻子離去而感到寂寞;因工作並不如意而感受巨大壓力;他成為了一家之主,同時兼任家庭主婦。他選擇「自殺」,試圖想逃離。並不是因為不愛孩子,而是因為太愛。他一肩扛起所有的「負擔」,終於無法喘息,所以他想「暫時休息」。但是,「暫時休息」的父親卻不曉得身旁有個「永遠守護」的孩子,這個孩子是多麼深愛他的父親啊,而父親當你在做「最好」的決定時,你知道嗎?我有多害怕,害怕你也跟隨著母親而去了,留下我,獨自一人,孤零零的。看著這支MV,我哭了,原因很簡單,簡單的只剩「不捨」。這些畫面彷彿是社會的縮影,縮影得只剩下父親的無奈、孩子的恐懼、父子間永恆的愛,乃至凝結出「一滴淚水」。

    會不會原來我們沒有那麼「不幸福」?會不會我們訂下太嚴厲的「幸福標準」?以至於我們無達成「標準」。會不會我們總是在「衡量」自己與他人的「幸福差距」,害怕與幸福離得太遠。會不會老是憶起從前,不斷地將「現在」和「從前」相互比較,沒完沒了。會不會我們要求「太完美」,對人、對事。會不會……

    原來,我們要的「幸福」很簡單,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而難以獲得,只要我們「捫心自問」,真實的與自我對話,低聲問問自己「我要的是什麼?」看看自己,是否還保有「初衷」。其實,你會發現,你「在意」太多了,「要求」太高了。如果此刻的你,累了,休息一下吧!聽個音樂、看本書、擁抱身旁的「那個人」、問候遠方的朋友,甚至去旅行,一個人,單純而沒有包袱的。試著,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回小時候的自己──那個曾經因為獲得一顆糖而開心不已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