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透過流行歌曲,我們可以去理解那個時代、那個階層的文化,那是對那個環境的認識、分析以及註解的方法之一。但所謂「時勢造英雄」,人才除了本身需有卓越的條件外,更須天生特質與時代需求相迎合,如此才能引領時代潮流,成為當代典範人物,台灣國語流行歌壇亦復如斯。

 

60?70年代(以西元計,以下同),台灣、大陸與亞洲需要極度溫柔的聲音來撫慰廣大民眾戰後的創傷、思鄉的愁緒,以及生活艱辛的悲苦,在這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柔美的聲音是安定的,是祥和的,是療傷的,也是一股緩緩看向未來的希望與力量,鄧麗君因而崛起並成為一代國寶。

 

80?90年代,台灣從農業社會進入加工廠時代,雖然國民所得與工作環境仍差,但終究與之前「呷儑(ㄢˋ)糜配菜脯」(吃清稀飯佐蘿蔔乾)有所進步,人民初嚐現代資本主義帶來的生活改善,也開始享受初級消費性娛樂,這時喧嘩而富有台味的聲音備受歡迎,鳳飛飛因而崛起並也成為一代國寶。

 

90年代台灣解嚴,政治、社會的禁忌解除,經濟發展與娛樂消費更甚從前,音樂進入百家爭鳴時代,此時能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歌曲大約有:顛覆傳統(如羅大佑)、引進西風(如蘇芮)、個性獨具(如伍百)、商業創作(如李宗盛)、永遠處於更迭狀態的玉女派(如林慧萍)、大膽奔放(如張惠妹)、搖滾式高亢(如張雨生),但因為是大鳴大放的時代,風格千變萬化,今日浪頭人物,不久之後即可能變成昨日黃花,所以誰是這個時期典範人物,就留待後世評斷,但其中張惠妹能橫跨兩個世紀都站在浪頭,典範地位算是底定了。

 

流行音樂除了隨著時代不斷演進,科技進步也嚴重影響音樂出版的生態,在七、八0年代,人們頂多是自己用錄音機和卡帶複製收音機或正版卡帶的歌曲,但音效不良,只能自娛,然而接下來工業化生產的盜版卡帶、CD就嚴重傷害碟片銷量,而近年興起的音樂網站和MP3,則徹底摧毀碟片銷量,所以音樂界生存之道已轉往商演、代言與周邊商品,而且隨著時代的更加虛無、解放,嘶喉的聲音、炫技的表演,更成為舞台主流。

 

所以到了兩千年左右,在資本主義的商業操作下,舞臺型(註)超級巨星成為吸票與吸金的黑洞,音樂公司無不傾全力去捧值一位能號召上萬人參加演唱會的巨星,所以歌手大多成名極早,而且幾位巨星便能佔擁半壁江山,如周杰倫、蔡依林,由於市場壟斷,所以其餘未能上線者,只能成為獨立制作或地下音樂。(註:在此之前的舞臺指的是上百人的秀場或上千人的表演廳,此處指的已是能容納數萬人的體育館巨型舞台)

 

簡單綜觀台灣流行國語歌曲的流變,不難發現因為時期屬性的不同而各有一代風騷人物,但其中,還是有一類長紅型的人物屹立其中,他們雖然不是一直站在浪頭上,但卻走得又紅又久,如:余天、費玉清、蔡琴、蔡幸娟等,都屹立歌壇至少三十年,他們以獨特的嗓音跨越時間切面與時代鴻溝而一路長紅。

 

至於這些風騷人物誰能繼鄧麗君、鳳飛飛之後被政府褒揚成為正式國寶,則留待後人評價。但要提醒的是,本處談的是「流行音樂」,很多默默耕耘的獨立制作或地下音樂,也是很值得挖掘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