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席維斯史特龍 ( Sylvester Stallone )是70、80年代的銀幕英雄人物,他的【洛基】(Rocky) 和【第一滴血】(First Blood)都是以系列的方式推出,並在票房和經典上都頗獲好評。

 

他的電影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以自然憨實的小人物充分表現出絕地求生和逆境轉勝的堅持意識,而這個形象甚至還對抗了權力或文明的集體力量,所以更能引發人的共鳴。

 

但在現實裡,史特龍就是這樣的人。他出生時因為醫生引產不當,造成五官不正和咬字不清,但他依然堅持要當明星,每天拿著自己寫的劇本到電影公司毛遂自薦,如此周而復始的重複被拒絕,並一一克服對方刁難的理由,直到有一家公司用一筆小資金投資他拍出了【洛基一】。這並不是一個順利的說服過程,期間他為了堅持下去,所以都接拍一些小角色,甚至拍過小電影。

 

1977年,【洛基一】這部只用三百萬美元和兩個月時間拍攝的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而史特龍也獲最佳男主角提名,從此躍升國際巨星。

 

史特龍和他的電影都見證了真正所謂「成功」和「英雄」的定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KzHYEd4Dcg

 

 

【愛,不要等到後來】

經過了三十多年,我確實已經忘了【畢業生】(The Graduate)這部小說和電影在說些甚麼,但卻強烈記得其中一個畫面:男主角為了阻止愛人向神父和新郎說出「我願意」三個字,所以站在禮堂外狂命的喊著:「伊蓮!伊蓮!」他的叫聲在教堂裡迴盪,然後女主角猛然轉過頭來……結局我真的忘了,就不胡說了,免得跟【午夜牛郎】搞混。

 

這一幕讓我記得三十多年,可見當時我有多震撼!往後,相同或類似的劇情或畫面,不斷被言情劇粗糙、氾濫、噁爛的重複運用,我卻再也沒有感動過,所以想必當時男主角必然有能夠說服我的不得不苦衷,但到底,他還是選擇在最後時刻搶回他的最愛,而那些苦衷都變成無關緊要了。

 

所以,那時我就在想,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勇敢、堅決的去面對、去爭取,而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出手?這時已經又多傷害了多少人?又或者,有人乾脆就放棄了,眼睜睜的看著情人向別人說我願意,然後三方都過著沒有真愛的不幸福日子?

 

做什麼事都一樣,既然愛,就不要猶豫了。不做一定會後悔,做了不會有遺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2LmUYqU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