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奎茲(Márquez)去世,自然又引發對「魔幻寫實」的討論。
在現代創作裡,「虛」或「幻」指的大多是「魔幻寫實」中如假還真的意識境界,而非奇幻或科幻的「幻」。舉例這麼說吧,有個叫frankjin的傢伙,在蝦米音樂網用了阿娟的頭照,大量散布阿娟的歌評,這是「真」。有一天他貼出一篇文章,敘述十多年前他去日本NHK電視台參觀阿娟錄影,事後還在後台跟阿娟獻花、拍照、握手……(以下自行想像),描述的歷歷在目,讀者信以為真,可是後來發現,這只是frankjin自己的妄想症所然,這就是「幻」。可是這個幻境描述卻寫得猶如實境,故曰:「魔幻寫實」。
雖然NHK之旅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曾存在,可是在frankjin心中卻是真實存在(因為他有妄想症,或癡呆症,或精神疾病,或引述一段他信以為真的經歷,譬如有人以為他真的見到了神或到了神祕界),而且細節、景境、前因後過,無一不交代得清清⋯⋯楚楚,所以會叫人虛實難辨。雖然這個幻想在真實世界並不存在,但它確實真實存在frankjin的心中,並且是他回憶裡的一部分,所以,您說,它是真還是假?
所謂的「世界」,只能單指物理界真實發生存在過的,還是也應該包括心理意識裡存在過,卻沒在物理界發生過的?所以,這個幻境到底是真還是假是定義的問題,先不討論,但我們卻可以從這個幻境依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非常深層的發掘frankjin的內在心理,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用人的幻境(每個人都有幻境,只是投入深淺的問題,一般來講,瘋狂歌迷會深一點)來窺視或表現人的心理,無疑是最好的分析材料,所以在創作上也大量用來表現人的心理因素,而這就是所謂的「虛」或「幻」了。
國內文壇現在流行崇尚西風,寫作不用魔幻寫實難登主流之堂,可是卻流於形式主義,如果這個虛幻不能表現角色的內在深層心理,或製造懸疑效果,或製造虛實難分藝術境界,而只是為了虛幻而虛幻,為了說謊而說謊,那有麼意義呢?所以不是用了魔幻就是好作品,也不是不用魔幻就不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