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萊塢電影,總充斥著奇蹟、魔力,不可思議的電光石火、乾柴烈火。

      《馬蒂》例外。

      又或者說,平凡人畢竟不能太仰賴奇蹟,愛情養分的催化就格外重要。1955年的黑白片《馬蒂》描述肉店員工馬蒂外型條件不佳,以致三十多歲還交不到女朋友。適逢肉店老闆決定移民他國,顧慮超級市場競爭的馬蒂因而面臨一個要不要拿出五千塊頂下店面的抉擇,正當眾親友七嘴八舌提出大堆意見施壓馬蒂──此時,一位際遇與他相仿的熟女克拉拉出現了!兩個沒有戀愛經驗、又不善表達情感的中年男女,反而在小心翼翼捧在手心的發展下,激撞出彼此不凡的一面。

    也許你問,情節幾近白開水、又是黑白片,有什麼好推薦的?

    我會說,如果它沒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有可能會是一部淹沒於影史年譜的普通佳片──但正因為它奪下桂冠,飛濺而開的時代漣漪,等同頒布一道「只要是愛情,都能是傳奇」的平等宣言。

    《馬蒂》亦步亦趨的情感發展,像極從你我雙親口中傳誦出來的愛情軼事,總在平凡無奇甚至有意湊合的尷尬情境裡,觸探速配水溫。以當時好萊塢來說,它極其罕見地,以寫實的鏡頭,捕捉市集、街巷,種種庶民風貌。與其稱頌它具有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活力,不如說它有著效仿義大利新寫實電影的謙卑。

      其中,一場聯誼舞會,將眾生臉譜扣連其中,進行得龐大而暗潮洶湧,有效速寫了一幅市儈的、心機算盡的庶民聯誼文化,順勢豐富了克拉拉這個其實也才29歲的老處女角色寂寞、善感的內心風景。

      另一場有情人波折頻頻的吻戲,要吻不吻,好不容易吻到了還會失敗,其貌不揚的軀殼內,戰兢著兩條欠缺自信的靈魂,何其引人心疼啊!

      誠然,歐尼斯鮑寧當年擊敗《天倫夢覺》的詹姆斯狄恩,有那麼點勵志無敵的「捷徑意味」。但狄恩的犧牲是值得的,畢竟一位庶民影帝的發光,對十數年後達斯汀霍夫曼、艾爾帕西諾的崛起,有其前人種樹的積極推力。

      作為好萊塢第一部改編自電視劇的電影,《馬蒂》意義非凡地在好大喜功的奧斯卡競逐戰裡,以史上片長最短的姿態,奪下最佳影片桂冠。

      受那道平民之光激勵過的人,現還發著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