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1

 

「立正」

「敬禮」

「禮畢」

 

每一個立正敬禮禮畢,在領獎的人手裡都代表著眾目睽睽的榮譽;一種很流手汗的沐浴。但對於我這種「輸」得很徹底的臺下人,我同樣感到悸動,我伸出手鳴放我的掌聲,響蕩蕩整個禮堂。

 

「什麼又是『輸』和『贏』呢?」我開始想。

 

於是我忘了打哈欠。

 

所以當右旁的女生開始懶得鼓掌、後排的男同學已經沉思了許久,我也算是舉世獨立的時下英雄了。「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於是想起端午節剛過不久。

 

端午節跟畢業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我們都奠基在一種很純粹的文化基礎上,是謂:禮、義、廉、恥。屈原跳江不是傳說;至少我認為汨羅這一趟他沒白走,他留一世愛國的定義於兩千兩百八十九年後,是謂今天。「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說。

 

當年(西元前287年)屈原走了,楚國人民無不為憂國憂民憂鬱症的三閭大夫包粽子,餵魚餵蝦餵蛟龍也祭祀偉大的愛國詩人,還划著龍舟打撈一身清清白白還配劍配石頭沉江的傷心聖人,這就是中國史上第一樁舉國哀悼的惜別會。「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又說。

 

「全體肅立──」司儀長嘯。我被驚醒,回神過來時已經是「唱國歌──」這句了,一樣拉長音。說實在我真想跳過這一段,因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人開始抱怨這文章一點都不像畢業典禮嘛。

 

接下來是三個鞠躬。三跪九叩,內政部簡之化為三個彎身禮,對國父遺像,我們長敬。

 

下一段,終於要唱校歌了!我想這是最令人為之振奮的一個章節,請想像沒有揚聲器的一百分貝人海聲同時弘揚出唱過三年甚是六年的曲目,像是烙印在心路圖上的樂譜,我們唱頌著:

 

「巍巍華夏萃人文,經營我校新;」驀然回首。

 

「大業勉擔承,輝煌繼立生民命。」再回首。

 

「創造時代重勤誠,五育精神振;」重回首。

 

「砥礪品德,發揚學問,強健在心身。為我大中華,努力,前進!努力,前進!」回首復回首。

 

千萬別問回首幾回才夠,當你在燈火闌珊處回首,那人,是師、是友、是回憶、又是回首時候,你便會噤然。辛棄疾當年元夕也是這麼想的,只是他在乎愛情,畢業典禮在乎三年的長短。

 

我想,也該跳躍式地進行我們點蠟燭(按:智慧之火)高聲歌唱「愛,因為在心中」這首真正性情流露的副歌的時候了。前面,算是序曲吧。

 

每個人都同時站在台上的機會,在這三年要做個收尾了。收尾是感傷的,可當高三全體同台演出時,第一次有人感覺到:耶,這悸動應該不是膽怯吧?

 

「傷心時你會給我笑臉」當然不是。

 

「讓我感受友愛的原點」那是……

 

「快樂地過有風有雨的歲月」是感動喔,感動是勇氣和哽咽的結合。

 

「失望和傷心在所難免」咦?開始唱了?

 

「都會經歷漫長的嚴寒」是啊,那是大家的聲音。

 

「讓這一切在我們心中沉澱」大家一起唱的同一首歌……

 

「用旋律寫張信簽」沒錯。啊,換我們唱了。

 

「放入你的心裡面」……

 

「手牽手記錄我們愛的和弦」怎麼了?

 

「用音符畫一個圈」前面歌詞我沒背……

 

「經過都會被紀念」你相信有不散的筵席嗎?

 

「我想愛永遠會留在你心間」我……

 

「每個人 都擁有一個夢」別想了,副歌來了。

 

「即使彼此不相同」

 

「能夠與你分享」

 

「無論失敗成功都會感動」

 

「愛 因為在心中」我知道了。

 

「平凡而不平庸」知道什麼?

 

「世界就像迷宮」只要有感動,我們就永遠不會離別!

 

「卻又讓我們此刻相逢Our Home」錯。

 

第二部高音接得漂亮,單音過副歌那一段也很有感情,最後是淡音,我們卻慷慨激昂地、熱血滿腔地、不由自主地詮釋出一個;響徹全場心靈的震撼彈,轟炸出一片閃光燈、歡呼與掌聲,我想,一定也有上百千個孩子的爸、孩子的媽給予孩子的祝福、的期許、的願望、的禱告,在同時閃爍著星輝斑斕、及淚光閃閃。自然而然地,我感覺到有酸楚卡在我的喉結和臉龐。

 

Cer.2

 

禮堂起霧。

 

餘音,嫋嫋然和著老師的言語沉墜在地上,一條紅毯的模樣。

 

這麼莊重的儀式下,老師的話不知怎的簡短了許多。

 

隔一道霧梢,悄悄我從雨中望去,一片江南。母親乘輕得不能再輕的扁舟,好讓我看得到她浮沉的樣子,她不斷按著快門。偶爾,她換一段微笑,燒錄我一生十八年那麼一次清晰的離席,她笑著;我哭著。我好想栽在她懷中,告訴她不久後我們就要分離的故事。

 

也許還早吧!可我有好多事要告訴她,包括坐樓上的父親,我們之間說的話我們要一塊兒聽。這個願望那麼的務實,連流星都嗤嗤笑我,笑我還傻,不能畢業。

 

但我寧願在這個階段懸著,如星星。讓義大利人取一個文藝復興的名字、古羅馬人無聊時所畫的形狀;在夜空。

 

因為這真的不是一個催淚的典禮,只是我有顆多愁善感的心臟,而他也有,誰都該有。

 

所以即使我畢業了,心卻是感情的思念體,我便是離開了又走過千山萬水,你聽我那顆左胸膛的頻率還持持續續在怦然一首思鄉的長調,久久迴盪在鳳凰木和大花紫葳、幾畝秘密花園和一坪讀書的空間、和同儕、和老師、和校園……而我懂為什麼要有離別。

 

我真希望,我真懂得怎麼珍惜離別。春樹懂得暮雲,杜甫懂得李白,而我懂得什麼?伯牙絕弦於鐘期,仲尼覆醢於子路,而我又做了什麼?徐志摩揮一揮衣袖前告訴我,啥子都沒。

 

啥子,都沒。

 

《贈離》只是一首我未曾公諸於世的詩。

 

《贈離》 子琢  ── 題於「驪歌」及「送離」      

 未明是殘夏蟬秋                                         

 一襲翠蓊便已绯嫣                                     

  一花一語間的謠聞                                   

   也能在頃瞬之刻燎原                               

                                                       

但是                                                   

 但是呀                                               

  儘管在回首青澀的時日綻絢                           

   還是難以燃燼                                     

    幾季歡愁織累出的思弦                           

                                                       

然而                                                   

 叢火燒不去綾綢                                       

  而我                                               

   仍舊攙下熾猛的花焰                               

    贈與                                           

     一絮絮依依離離                

               ──贈畢業生、及未來的我們。

 

我以為全世界都以鳳凰花互相贈別,事實上鳳凰木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而起霧的禮堂找得到什麼?最終我看著自己簪在胸口的,鮮紅色花火,再看看身前身邊身後今年畢業的我們的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右心房,白先勇和湯顯祖異口同聲道:奼紫嫣紅。可終究,它們不過是塑膠花;但那又怎樣呢?「塑膠花是留不住春天的」,可這是個盛夏;畢業的心燎原的盛夏,誰,在乎紅花開不開、落不落呢,永生不就是我們一直所期待的凋謝嗎?

 

畢業,不過是小精靈開的一個玩笑,我們終究會走到彩虹的彼端,而自己陷進去的玩笑,自己哭泣。這樣講哭泣是應該的,也是這趟旅途的過路費。我不留點眼淚,我便過意不去,過不了自己過於火紅的心,必須有些淚與水把它澆熄。

 

我想,錯的應該是我。

 

也許我真得錯了。我不該否定別人的感動的定義,告訴他:「離別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揮揮手走出禮堂是你的腳步,但感情卻是不散的筵席。」誰能封建誰的心呢?此刻我們是該釋放一樣的淚滴、坦露一樣的感情,於是我在轉身前,對他說:

 

「離別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你、我、這個典禮的人們都沾濕衣襟、沾濕眼角、沾濕心,簡單而言這就是離別。」

 

他歪著頭也傾斜著心想了好久,好久好久才回過神來,告訴我一個不爭不偏不倚的事實:

 

「你的結論……好潦草。」

我答道:「是呀,你的淚痕也是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