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媒材來自四面八方,但是因為使用工具不同而不同的優缺,改自小說的電影<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被詮釋過後,多了份浪漫;但是因為導演跟作者有類似的遭遇,所以一樣是呈現維也納末世紀的華美浪漫,還有末代貴族的淡淡哀愁,少用白天而以夜晚室內黃昏煙霧或是大量的陰影烘托出整個小說的氛圍,在原創中改編,小說家成了音樂家,妓女成了嫁入豪門的媽媽,結局也是浪漫破碎的傷寒死去,但是至少男主角憶起了她,為她鼓起勇氣改變人生價值觀,面對榮譽的挑戰!

音樂給予很多暗示性,心情的起伏都在音樂中不斷透露,在那些美麗物質中,女主角其實一直被夾殺消滅消失,像是孤獨一個人的走向黑暗之類的,馬克斯1984拍這片時其實被批為過度浪漫,因為當時是戰爭的中後期,女性大量走出家庭,戰後變成跟男人搶工作,是女性主義的高張時期,電影流行黑色女人系列,是一種對女性的集體怨恨;然而,隨著時空變化,如今此片已被美國國會認為是具有文化歷史性代表的收藏,大陸甚至也拍了中國版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在導演的重新詮釋下,為了讓中產階級能接受成了浪漫的結局,沒有小說的悲慘-這是一種再創。

我們如今看電影速度習慣快速的節奏畫面,多秒的鏡格速度,然而,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細細品味。

電影因為是集體創作,加上媒材不同,其實更花心力,當電影之父葛里菲斯發明電影語言後,電影從呆板的記錄開始愈來愈多可能性,除了立體外,以後可能還有感官的饗宴。在這些電影的文法語言中,我們開始依賴圖像甚於文字,然而文字能給的概念想像,與電影本來的具象實像分際愈來愈小,但是,電影能不能拍出詩意呢,其實還是有其可能性的;從早先以寫實小說改編為主到現在的各種媒介材料,電影,慢慢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關鍵在誰掌握手段語言的轉換,法國新浪潮時喜歡將二三流小說改編成好電影,希屈考克就是一例;因為真的好小說諸如張愛玲沒人能成功,文字中的東拉西扯,東西的暗喻,心理的描寫,那些意在言外的批判是無法拍出的,不同人閱讀有不同的想像,看事情也是這般。

電影還要注意方向視線服裝之類的一致性,這些都是場記的工作,好場記之所以能很快成為副導導演,原因就在於對細節的掌握。

文學與電影之間的奧妙關係,原創與再創的精神,好與不好或許都隨著時間見真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