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當年《碧海藍天》,那片海洋依舊溫柔,且是異常溫柔。

 

    由於太美,某種角度來看,它是溫柔而殘忍的。

 

    如果潛得多深,等同占領了海洋多少吋?那麼落敗的那個人,是否非得用死亡來證明自己不甘服輸的意志?

 

    加勒比海港灣,一對好友不理性地進行潛水競爭,天地間,暢行無阻的是兩人的任性執拗。放眼望去,海天一線,溫柔包覆、也包容著他們。

 

    《碧海藍天》是第一部盧貝松標記電影的誕生,呼應他伴海成長的際遇,故事性不強,卻異常準確地捕捉到男性Buddy Buddy間那股濃鬱的矛盾,循著通俗的敘事,勾勒出深不可測的海洋性情。

 

    一個喜感場,兩男好不容易穿起西裝,沉坐泳池,舉杯斟酒,將醉意想像得又寬又遠,從海、到水、到酒,兩人徜徉於液態的迴圈,以愜意之姿,挑戰氧氣。那鍍上一層光鮮表像的競爭感,既俗雅,又悸動莫名,看似無憂無慮,卻始終困在夢想裡。而夢想是什麼?難以飽足的,是廣袤大海表徵的那團謎。

 

    《碧海藍天》最初拍完,美國不滿意結局,剪出一個尾聲節奏較煽情的美國版,盧貝松不甘示弱剪出一個法國版,非但結局不同,音樂運用也差異頗大,錄影帶時期的影迷,多半先看美國版,才朝聖法國版,新世代影迷則恐無緣一睹煽情而不失架式的美國版。誰先誰後,給影迷腦海那幅夢想版圖,舖下不同的路。

 

    本難兩全哪!世俗與理想之爭。

 

    不爭的事實是,電影推出後驚為天人,創下法國影史賣座紀錄。不論拍出一部讓許多法國人產生自殺衝動的好看電影算不算靠攏商業體系,盧貝松都儼以這部自傳性強烈的傑作擦亮了招牌,《碧海藍天》像枚印記,說出的、沒說的,全沉入深海。人們除了探索,別無他法。

 

    此後,蠢蠢欲動的盧貝松不安於拘泥單一類型,多年來相繼推出《霹靂煞》、《索拉力星》、《玩命快遞》等亮眼之作,大秀風格翻轉,像永遠不乏蛻變動力的外來昆蟲。令人難解的天賦,令人難解的才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