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842  

 

1       會議時間:2013623(星期日) 12:20~14:20

2       會議地點:桃園市艾提咖啡館

3       評審委員:保溫冰、張曉惠、胡遠智

4       會議記錄:胡遠智

 

 

台灣文學創作者協會第七屆文創獎散文組評審會議開始,散文組由保溫冰、張曉惠、胡遠智三位擔任評審。散文組共計有十四件作品,原則上選出一名得獎者,但評審老師有權視作品是否達評選標準,做出獎勵變更。

 

經與會評審推舉,此會議將由評審保溫冰老師擔任主席。

 

【主席發言】

 

這次共計有十四篇入圍決審,這些作品是從每個月的月佳作品選出來的,其中包括舒爽、許庭瑋、耘田這些常投稿的寫手都入選,我們現在開始統計第一輪的分數。

 

【第一輪投票】

 

每位評審圈選六篇作品,依喜好分別給予一到六分,第一輪共有十一篇獲得分數,分數情況如下:

1       〈霓虹〉11 (6:5)

2       〈咖哩飯〉:11 (張:6;胡:4;保:1)

3       〈記憶的滋味〉:9 (張:5;保:4)

4       〈客舍青青〉6 (6)

5       〈非關愛情〉:6 (保:5;胡:1)

6       〈車廂間的通道〉:5 (胡:3;張:2)

7       〈茶話一則〉:4 (張:4)

8       〈那一年.我們曾經走過的路〉:3 (胡:2;張:1)

9       〈說話〉:3 (保:3)

10    〈對窗的鄰客〉:3 (張:3)

11    〈遊子〉:2 (保:2)

 

* 未得分的三篇作品:〈獺祭〉、〈百日憶往〉和〈千百回眸於春風裡〉

 

【針對第一輪投票結果討論】

 

保:我們這次要選一名或兩名得主呢?請各評審表達自己的看法。我先說自己的意見,我覺得今年的作品,雖然好像投稿的人數比較少,但今年作品整體成績比去年還要好,我去年也有擔任評審,相較後,今年有一些作品文字的縝密度和精準度都還蠻高的,尤其是耘田和許庭瑋的文章還蠻讓人驚喜的。

張:我的意見剛好和保溫冰相反,我覺得去年的作品在結構上比較可以看得出來作者經營的心思,但今年的作品有長有短,有些太流於瑣碎的情緒抒發。

保:我覺得去年進入決審的作品,程度差距非常大,去年還有未滿千字的極短篇出現;今年的作品我給的分數在85~88分之間。

胡:我的感覺是這次的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書寫角度,但篇幅有長有短落差蠻大,整個字數分配和結構來看,要放在一起來比,其實是不容易的。這次我看許庭瑋有三篇作品入選,這三篇作品都有一定的水準。這次參賽作品中,如果拿進來散文獎評比,有些在題材上比較不利,比如〈獺祭〉和〈千百回眸於春風裡〉這兩篇,其他作品我們比較明確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儘管有些作品是情感上瑣碎的抒發。原本我以為在這十四篇作品要選出一到兩篇是很容易的,但讀了幾次之後,還是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

保:其實我覺得和去年比起來,今年的文字在密度經營真的比較用心,去年的作品企圖心反而是比較鮮明的,實驗性比較強;今年的作品比較中規中矩,寫在一個安全範圍裏面,沒有出大錯。

張:我想講一下〈獺祭〉這篇作品。這篇是以李商隱「獺祭魚」的典故,抒發自己讀書寫作的態度,挺有趣的,也以獺喻自己,論述還算集中,結尾的力量太弱,可惜的是「獺祭魚」的典故,除非是國文老師,或者特別對李商隱有研究的,不然一般讀者可能會覺得陌生。

保:〈獺祭〉這篇作品,光是它的結尾就讓我很刺眼,「我衷心奢望……」為什麼是衷心奢望,奢望就不是一種衷心的表現,這是一個離譜的用字誤差,他沒有辦法精準地去表達心中想要講的感觸。奢望為什麼是衷心,這東西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犯規。

張:所以我才把這篇看成是抒發自己寫作和讀書的態度。

保:今年沒有得到分數的三篇,除了〈獺祭〉,還有〈百日憶往〉,大家對於這篇有什麼感覺?以許庭瑋這三篇來講的話。這三篇本來在我心目中原本的分數很接近,可是我後來把他們分數差拉大,在我心中是87分和88分的差別,我後來把名次拉大的主因,是由於這三篇是同一個作者。

張:我們把許庭瑋的三篇一起講好不好?

保:她的〈百日憶往〉在我心中分數是86分,〈咖哩飯〉是87分,〈記憶的滋味〉我給她最高的分數88分。我覺得〈百日憶往〉裡有太多梅花形的星號,她要去分割她寫散文裡面的場景。基本上我覺得這樣子的方式,是比較接近小說的手法,我覺得這類的方式有一定的危險性和風險,就是星號和星號之間的段落,是要去經營情感的深度和轉折,她有一點要寫類似〈父後七日〉那樣子的結構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失敗的模仿,對我來說,她沒有營造出細膩度出來,所以〈百日憶往〉是有一點可惜的。因為假如說這篇文章是她真實的經驗的話,她應該可以去多回想一下,揣摩一下當時的情緒,好好把它織就成一個更完整的作品,即便是更長也沒有關係,或是更精簡。

張:這一篇作品我和保溫冰的看法還蠻接近的,我覺得這一篇比較其他兩篇,結構是散了,中間一度有遵循現在、過去、現在、過去的順序,可是後面就跑掉了,作者時不時會加入自己的觀點或評論,散文是很重視結構的文體,結構不好代表思緒凌亂,描寫的主軸出不來,力量就不夠強,就無法打動人。

胡:許庭瑋這三篇〈百日憶往〉、〈咖哩飯〉和〈記憶的滋味〉對我來講,我最喜歡的是〈咖哩飯〉這一篇,因為這篇透過「咖哩飯」這個主題做一個串聯,提到她和兒子之間的情感,提到她和父親之間的情感。〈記憶的滋味〉因為著重在吃的部份,這篇對我比較沒有吸引力,〈百日憶往〉這篇就像保溫冰剛才提的,我在閱讀的時候,很直覺聯想到〈父後七日〉這篇作品,也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藉由一些對公公的片段回憶來串聯,就文章喜歡的程度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咖哩飯〉這篇。

保:我來比較一下〈記憶的滋味〉和〈咖哩飯〉,〈咖哩飯〉是許庭瑋作品中唯一三位評審都有給分的,遠智沒有投給〈記憶的滋味〉,他給〈咖哩飯〉比較高的分數;曉惠給〈咖哩飯〉的分數稍微比〈記憶的滋味〉高一點點。我給〈記憶的滋味〉比〈咖哩飯〉要多三個名次,它們在我心目中只差一分而已,後來為什麼將〈咖哩飯〉的名次往後拉,其中一個原因是兩篇都是許庭瑋寫的,所以我會想要避免讓她兩篇作品都得比較高的分數,   〈咖哩飯〉這篇我講一下,我覺得她前面用咖哩飯這個東西去回想到她以前的一些記憶,這樣的寫法是好的;但你們有沒有發現說它為什麼把題目取為〈咖哩飯〉,她有沒有把主題拉回來?會不會有喧賓奪主的感覺?他到結尾完全沒有提到咖哩飯。

胡:其實有,可以看到最後她形容她父親,其實她主軸還是講她父親,在文章最後用咖哩飯來形容她父親,這樣子的運用我覺得蠻成功來回憶和串連。她說:「像咖哩般有著真材實料,卻任由如黃河般渾濁的湯汁遮掩住自身的光采與情感……。」雖然這樣的敘述在貼切度上有可以再討論的空間,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還蠻不錯的用法。張:我覺得蠻好玩的,同一個作者有三篇入選,她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長,或者是創作上的成熟,我覺得這篇又比前兩篇好一點,你看,同一個作者的三篇作品,第一篇寫麵食,是自己的成長,所以題材最熟悉,可深可廣,甚至拉拉雜雜多到需要剪裁,〈記憶的滋味〉的缺點就壞在寫得雜了點;第二篇寫公公,也是寫家人,但一定沒有父母親來得熟悉,因為不夠熟悉,事件不夠多理解不夠完整,硬要拼湊那份情感,就顯得零碎,結構不穩;第三篇寫爸爸,又回到自己熟悉的題材了,而且不像寫自己那般貼近,拉出一小段距離看爸爸,文筆反而乾淨細膩,作者自己也許都沒意識到這些差距和變化。所以〈咖哩飯〉的分數又比〈記憶的滋味〉高一點。

胡:〈咖哩飯〉這篇我在看的時候,聯想到導演李志薔有一篇散文作品後來拍成電影《秋宜的婚事》,這部電影是以木瓜酒當做主軸,本來是一篇散文,後來被改編成電影。這部電影用木瓜酒來做一個串聯,從前引,到穿插及最後,都扣住木瓜酒這主軸。

保:我來比較一下這兩篇好了。其實我覺得〈記憶的滋味〉這一篇的寫法會比較難寫一點,因為〈咖哩飯〉它採取的是一個有點像是電影那種「flash back」的手法,就是突然間給你一個回憶,眼前就變成柔焦了,掉入回憶那種分幕的寫法,你會覺得她分幕分得很清楚,這樣的寫法算是一種比較保險的策略,她沒有去觸碰到結構上的難度,她沒有真正去面對散文結構的問題,這樣子的處理反而有點小說的方式,而且裡面有一些分段的對話,讓我覺得說也許散文可以減少這樣子的寫法,如果是正規的散文。我覺得〈記憶的滋味〉這篇的寫法,當然它比較雜了點,但如果把它當飲食散文來看的話,其實像焦桐寫的飲食散文就差不多是這樣子,還有舒國治,他們常常會寫這樣的東西,就是信手拈來的走筆,然後寫到哪裡是哪裡,想到什麼是什麼。這樣的寫法我覺得〈記憶的滋味〉有朝那個方向去努力,去面對結構上的問題。〈咖哩飯〉反而採取一些小說方面的技巧,這樣不是不好,但當她要分幕的時候,又使用「*」字號才採取這種分幕的方式,如果我  來寫的話,我會把這個東西稀釋掉,我會用文字來轉化那個幕與幕之間的差別,就不會倚賴很視覺化的方式。你們有沒有發現她在跳到回憶的時候,都是寫「某日」,某日是什麼意思,當你講某日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跟著符合你的描述進入那個某日嗎?起碼要給我們一條線吧!對不對?所以我覺得〈咖哩飯〉就良久良久,然後一個刪節號,然後就見到「某日」,這樣子的寫法是採取一種偏近「挖捷徑」的鋪陳。

張:對呀!這篇的回憶銜接得很勉強。

保:她接得很保險,就是用星字號來剪裁,就是分幕的寫法。這種小說的方式,她沒有去面對散文必須面對的結構問題。以創作新手來說的話,〈記憶的滋味〉是一種比較難寫的寫法。

張:既然我們講到飲食文學和結構的問題,我們要不要跳到第一篇〈那一年.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因為它也是講到美食,對美食的記憶,由美食的記憶拉出親情,但這篇也有雜的問題。

保:其實我不喜歡這一篇,我覺得它應該是一位高中生寫的,我承認她寫得很努力,但是它裡面太著重於去描述事件了,而不是我見我思的部份,而且它的我見我思部份,是一些很淺顯的文字,像是「愉悅與滿足」這種很淺顯像是國中生、高中生在用的字,她應該用比較細膩的字來增加這篇文章的精簡性和精準度。

張:我覺得這就像頭髮打結了,需要梳子梳一梳,它裡面有二姐和小妹的情感、姐妹相處的細節,有父親和小妹之間的情感、也有對台北老家的鄉愁與懷念,可是這些細節沒有好好爬梳一下,沒有從洗碗、煮菜、擦桌子裡提煉出一些精粹的東西,沒有一個集中火力的焦點。她寫母親去做化療,父親帶她吃牛肉麵,我覺得這裡面有子女或姐妹所觸不到的深情,可是她也是簡單帶過,所以就是太雜了,反而可以發揮的地方又著墨太少、太淺。

胡:這一篇我的感覺是敘述得很瑣碎,它有很多描述,但都是很片面的描述,比較沒有更上一層的經營。尤其到最後提到「而我,還在這條路上汲汲。」原本我以為接下來會有轉折,沒想到就嘎然而止,讓我有一種話要說沒說完的感覺。

張:她汲汲的意思是說還在追求男朋友做人處事和情緒管理。

胡:另外我想問一下,她提到韓劇裡有時壞又有實溫柔的李東健,我雖然沒有在看韓劇,但韓劇的男演員應該是張東健吧?應該沒有李東健這個人。這篇真的敘述得太瑣碎了,從正面的講法是她觀察力細微,但真的太瑣碎了,有些東西放進去,對文章並沒有加分的效果,反而可以挑出幾個比較重要的點來做深層的經營。

保:我覺得它用字很淺顯、很白,很白不是不好,你對這件事情的省思沒有出來,而你的用字又過於淺白,很容易讓人看了就遺忘。只得一票的作品有沒有人要拉票?

胡:我想講講〈客舍青青〉這篇,這篇是所有作品當中我給分最高的,當初我在猶豫它和耘田的〈霓.虹〉這篇哪一篇要比較高分。剛開始我讀到耘田的〈霓.虹〉時,我覺得這篇作品應該會是最高分的;但是當我讀了〈客舍青青〉的時候,我發現耘田的〈霓.虹〉出現對手,我就很認真地去比較一下誰寫得比較好,比較喜歡哪一篇的文字的經營和表達。我想為〈客舍青青〉這篇拉票的原因是,這篇作品的文字有它凝鍊的地方,值得另外兩位評審再稍微考慮,雖然它的篇幅也很長,從「殊途」到「蜉蝣」。這篇看起來是敘述一個對過世外勞的追憶。他是以第一人稱來對已經過世的人對話,這種角度和方向來書寫。其實它的文字深度還不錯,以這麼長的篇幅來講,整個文章的安排,像是結尾「不再重蹈生命無常的覆轍」 應該是敘述外勞來異鄉工作的無奈和心酸,有一個回應。它在倒數幾段的時候,把文章的主題「客舍青青」點出來。

張:可是我一直沒有辦法把目光從一個小人物或者底層人物,然後跟這個龐大的社會結構所做的對抗,以及根本無法對抗的懸殊,我沒有辦法把目光從這邊移開。因為「客舍青青柳色新,西出陽關無故人。」我比較感受不到無故人的惆悵,那個「被這個社會結構壓制著的男性勞動人口是靈魂的恩典亦或道德的死結?不會有結論的,永遠永遠。」才是它的重點。

保:我覺得這篇就像遠智講的,它的文字看得出來作者有在用心經營,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一直會有一個意象,他是坐在涼亭裡在講這兩個東西。然後,他的第一段「殊途」和第二段「蜉蝣」,我覺得這兩段足以讓這篇文章用〈客舍青青〉這樣子的題目來覆蓋它,自圓其說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在讀這篇的時候,我不太能夠被它的主軸拉住,我感覺它就是有很多像是蜉蝣一樣,有很多的思緒,像游絲一樣飄來飄去。它採取的不是一種很戲劇性的描述,這些文字他當然也敘述得很好,但是我一直沒有辦法被它拉住,因為它有很多意象的情狀,很多思緒的風景,你會覺得它的段落和段落之間因果是什麼?思緒的脈絡是什麼?第二段跳到第三段,第三段跳到第四段,我覺得有點各自為政,它的每一段寫得都很好,分開來看都覺得寫得很好;可是,它是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像這樣子的散文我自己也很會寫,有時候你寫散文的時候需要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去寫好,然後去組裝,我覺得它有沒有組裝得好呢?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覺得它每一個段落都寫得很好。

張:它要講的東西第一章已經講完了,第二章並沒有寫出新意,所以我剛才對遠智講,它的第二章好像是為了參獎,去把它撐出來的字數。它本來「殊途」就已經講完它要講的話,可是因為字數不足,才新添了一個「蜉蝣」。但「蜉蝣」並沒有寫出新的東西。

保:「蜉蝣」和「殊途」呼應的地方在哪裡?當他用〈客舍青青〉這樣的題目來覆蓋這兩個小主題的時候,這兩個主題呼應的地方在哪裡?它中間的那條線是什麼?張:這個題材比較特殊,它是同性戀加上異國戀,這個東南亞來的、在外地工作的男性,最後發生工安意外,一個本島中年男子與一個東南亞外勞的短暫情愛,還有兩個人的床笫之歡、生活間的互動講得很隱晦,事件的樣貌很不確定,有些句子省略了主詞,所以變成誰的動作誰的行為不明顯,很難說這篇好不好,但小人物對抗大環境、對抗主流價值的悲苦氛圍我覺得還蠻成功的。

保:還有一篇一票的作品,王昕琦的這篇〈說話〉。去年她有一篇被我罵得蠻慘的,是很多括號的那一篇,就是妳說很想要打她的那一篇。

張:有,我有印象。

保:王昕琦這一篇我也給很高的分數,雖然它是第四順位,但是我這篇是給前四名都是最高 分,都是88分,我一直還蠻喜歡這種有點跳 tone的敘事風格,我覺得她很有企圖心的想要去經營她特有的敘事口吻,這一篇和去年那篇都是寫母親和女兒之間的關係,而且都是帶有一點機俏(機巧和俏皮)的口吻,我覺得她把一些生活性的東西,還蠻有技巧的套用在這種口吻,在這一些散文作品裡面其實辨識度蠻高的,以文字的縝密度和多變性當然是比不上其他一些作品,但我自己是給她第四高分,當初我在打分數的時候,她也是我的最高分吧!辨識度很高,但沒有很堅持這一篇。胡:這一篇我講一下,我沒有給她分數。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有一定的寫作功力,對文字也有一定的掌握度,可是我覺得她形容詞很多,顯得細碎而龐雜,比如說「family call in」和「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這些給我的感覺好像在東扯西扯。所以用了太多譬喻等形容詞,當然她的主軸還是在「說話」這件事情,但許多敘述已經偏離主軸,然後再拉回來。

保:可是她偏離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作者就是嘰嘰喳喳在「說話」,那種很跳 tone 的文筆讓我看的時候精神一振。

張:很跳 tone 的寫法確實很呼應她的主題「說話」。確實很呼應我們日常瑣碎的哈啦打屁。

胡:這篇雖然只得到一位評審給分,我覺得它還是有不錯的地方。

保:還有只得到一位評審給分的要拉票嗎?

張:〈對窗的鄰客〉這篇倒是有小說寫作裡的反高潮。

胡:這篇我先講一下好了。這篇作品對我來說有閱讀上的樂趣,它在營造一個偷窺的趣味性。當然結果是很令人失望,可是它又回歸到「本來就不該抱持什麼想法」的態度。文章中先提到對方是怪人,後來又說自己是怪人,其實整篇還蠻享受閱讀的樂趣;但如果是選散文獎的話,就比較不會考慮它。

張:我覺得這篇還蠻有意思啦!因為它是以第一人稱來寫,不惜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偷窺狂,幾次要爆出什麼驚人的畫面或內幕,要攀高潮了,結果……就是一個四十幾歲的中年男人,平凡、普通,也就是一個「對窗的鄰居」,蠻有反高潮的趣味在。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流暢。

保:我覺得它看起來就很像一個極短篇的絕佳題材,但是如果把它當作極短篇來看的話,它的反高潮對我來說就是沒有高潮,感覺它到後面的時候沒有那種餘韻,就是讓人家覺得「哇!恍然大悟」那樣子的樂趣,它這篇甚至可以寫成一千字,它如果寫成一千字的話,反而會烘托出優點。我覺得它這一篇甚至有可能是虛構的。

張:看你從什麼觀點,從散文還是從小說的觀點來看。

保:我覺得他把這篇作品寫成散文的話有點可惜。

張:從小說的觀點來看,確實有點不夠濃縮。

保:你還是可以把它看成是小品文,小品文就可以具備極短篇的特色。

張:對!我覺得這一屆很多這種小品文。

保:如果它是小品文,就可以有極短篇的優點。我覺得這一篇他把它寫成這個字數有點可惜。

張:我們來到這一屆作品當中,小品文最具代表的一篇,〈茶話一則〉。你們兩個要不要先講?〈茶話一則〉就是短而流暢的生活小品。

胡:〈茶話一則〉這篇我讀完的感覺就是短,而有條理。相對來說,深刻度就比較弱一點。

張:對對對!但是它還算有餘韻啦!

保:這一篇它的技巧非常薄弱,你有沒有發現它的第二段開始,是「坦白說、儘管、近年來……」它這種轉接的詞非常沒有變化。

張:可是看得出來她身為一個不想交際的女主人,在這個跟著先生泡茶應酬的過程當中,她自己些微的轉變和微妙的心態。

保:這一篇寫得還蠻自得其樂的。

胡:老實說,這一篇我覺得比較適合出現在聯合報家庭版。

張:也鼓勵她多寫啦!她的思緒還蠻清楚的。

保:她有一種外省人收尾音的口吻「我只好酗茶啦!」這樣子的口吻。

張:再來要跳到〈車廂間的通道〉嗎?給三分的先說。

胡:我很少評月佳的作品,這篇是我少數評月佳作品時有深刻印象的作品。

張:所以你很早就看過了?

胡:當時就覺得它用一種很緩慢的敘事節奏,在講一個可有可無的事件,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它好像也沒表達什麼特別的東西,可是你會發現他營造出一個很奇妙的氛圍,觀察力也不錯,文字敘述也有它有特色的地方,例如:「在火車出了明亮的月台後伸出長長舌頭,伺機舔上了車窗。」這樣的句子。這篇文章表達的內容,好像只是搭火車沒有睡覺看到的一個場景,很多散文就是在做一些像這樣看起來可有可無的描述,但卻給人家不同的感受。我覺得作者的文字功力很不錯。

保:我覺得這篇作者的文字技巧非常強,我不敢說他是最強,但是他是非常強。你有沒有發現他每一段的第一句都非常有變化,你看得到他思緒的轉變,它會像整頓坐姿ㄧ樣,重新把他的句法翻轉一次,讓你在讀這篇的時候,會忍不住一直把它讀下去,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我覺得像他這種,他的思緒有一點點意識流,但是他的文字又沒有處理得太過於像言叔夏那樣子的風格。他在講事件的時候是很穩的,他的句法是很紮實的,但是你會覺得他的畫面和他的思緒,其實是有一點點跳的,其實這兩種東西……。

張:我們現在在講〈車廂間的通道〉。

保:啊?不是〈霓.虹〉?  (眾人大笑)

張:〈車廂間的通道〉這篇還滿有一種特殊的、迷離的情調與氛圍,一種青春專屬的氣息,當然也有成人世界的失落,就是一種行將步入成年的迷惘,未賦新詞強說愁,可是力道不強,就是一篇生活隨想、車廂即景。這是年輕人才會有的文筆和調調。

胡:這篇我會覺得比較像高中生或大學生的作品。

張:對對對。

胡:因為他會注意年輕女孩的一些細微表現。

保:我覺得像這樣的題材看起來還蠻通泛的啦!我覺得它有一些用字上的問題。感覺上句子好像寫得不錯,但是你很難去感受到它的句子想要呈現的氛圍。像是「車上恢復了不濃不淡的沉默……」,這句話聽起來很新鮮的感覺,但是你又很難去接受不濃不淡的沉默這樣子的寫法,就是說不濃不淡的沉默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會讓我抓不到那個fu。抓不到那個fu ,我覺得作者還是要再斟酌一下,當你要運用自己新創的句法。

張:不濃不淡的沉默?

保:很奇怪喔!聽起來好像很好的一個句子,可是就讓人抓不到它的感覺。

張:剛剛好的沉默?

張:我想談談耘田的〈霓.虹〉,有幾個我看到的問題。其一,「女媧造人就好,為何還要多事,創造出婚姻制度等等這類煩人的東西。」婚姻制度是女媧發明的嗎?再來,「女媧發明琴瑟樂器的目的何在?」琴瑟是女媧發明的嗎?還有,題目叫霓虹,可是全文和霓虹什麼關係呢?全文共分四個部份,各以四個字來概括或延伸,井()、圈、田、家,這種由「字形」(字的構造)所做的興發聯想,很有意思,可是不好寫,要能自成一套說法,要把「字形」、「字義」、「字面對照現實人生產生的訊息」扣得很緊,這三者要扣得很緊,九三年第27屆時報小說 獎首獎,楊孟珠的「因」,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這篇的結構也很鬆散、想法也零碎,卻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作者有去思考到,文字,可以承載的不是只有表象。

------------------------------------------------------------------------------------------------------------------------------------

胡:剛剛因為mp3 沒電,少部分內容沒錄到。剛才討論到〈非關愛情〉,保溫冰有解釋它特別的地方。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作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力,她的敘事有一種特別的風格,從這篇文章當中可以看出作者身陷愛情之苦。

張:我覺得作者不夠勇敢,拉拉雜雜說了一堆愛不到對方的苦、寂寞、沮喪,最後卻要說「毫無疑問,非關愛情」,如果這還叫非關愛情,那什麼東西才叫愛情,要再勇敢一點啊!

保:來談談〈遊子〉這篇。他得到我的兩分,它怎麼會得到我的兩分啊?

胡:我覺得這篇的篇幅好短,短到不太能看出它的優劣。

張:我覺得這篇大學生的身分暴露得太多了。這也是一篇小品,情感很明確,可是對象和地域不清楚,它說「隔了一條黑水溝」,這不知道是金、馬、澎湖,還是大陸地區,而且很明顯是大學生的作品,沒有結構、沒有條理,就是生活的一個觸發、感想。

保:我很後悔給了他兩分,不應該給他分數的,我覺得這篇寫得不怎麼樣。

保:墨流的〈千百回眸於春風裡〉這篇要不要講一下?

胡:剛才提到沒有畫面,所以不知道他想要表達什麼,也許是我們不夠努力,沒有去把他說的那幅畫找出來看一下,然後找一些懂畫的人做一些討論,也許會覺得他寫得很好。我覺得它比較吃虧啦!寫書、寫詩和寫畫的題材,這些都比較吃虧,有一個特定的主題,而不是一個通泛性的情感或一般的主題。

保:我們第二階段要選出四篇?最後要選幾篇?我覺得可以兩篇。上次說要選三篇,結果選兩篇,   反正送書嘛!

胡:沒有規定一定要選出一篇、兩篇或三篇?我想挑出一些候選的再來選。

保:我們要用排名還是用勾選的?我覺得還是用排名的比較好。

胡:按照分數高低的來排名?

保:就3、2、1,還是4、3、2、1?所以我們各自選四篇,再排出分數順序出來。

保:你們剛才講的時候,我發現好多篇都有優點,好討厭。

保:給分按照4、3、2、1來給。

----------------------------------------------------------------------------------------------------------------------------

 

【第二輪投票】

 

胡:現在是第二輪,每位評審選出四篇作品,現在把三位評審的分數加起來。

 

投票情形如下:

胡:〈咖哩飯〉4分、〈霓.虹〉3分、〈客舍青青〉2分、〈車廂間的通道〉1分。

張:〈咖哩飯〉4分、〈記憶的滋味〉3分、〈對窗的鄰客〉2分、〈車廂間的通道〉1分。

保:〈霓.虹〉4分、〈記憶的滋味〉3分、〈茶話一則〉2分、〈咖哩飯〉1分。

 

第二輪投票結果:

 

〈咖哩飯〉:9分 (張:4;胡:4;保:1)

〈霓虹〉:7 (:4;:3)

〈記憶的滋味〉:6分 (張:3;保:3)

〈客舍青青〉:2 (:2)

〈車廂間的通道〉:2分 (胡:1;張:1)

〈茶話一則〉:2 (保:2)

〈對窗的鄰客〉:2分 (張:2)

 

【針對第二輪投票結果討論】

 

胡:如果給三個獎,第一名和第三名是同一個人,建議只給兩個獎。

保:我覺得啦!嗯!或許我們可以從〈咖哩飯〉和〈記憶的滋味〉再做一個討論。因為我覺得〈咖哩飯〉優點再怎麼多,還是有我剛才講的缺點。就是她在跳進回憶的部份,那個地方比較沒有技巧。它是一個比較沒有技巧的東西,而且她在那邊是失策的,你知道嗎?

張:應該說她跳進回憶的地方太明顯。

保:她講得太白,她講的是一個親情的東西。

張:這會公佈對不對?我們要決定入兩個,還是入三個對不對?但是公佈之後,她自然就會得到一個鼓勵和肯定。

保:我想幫〈記憶的滋味〉拉票一下,我覺得〈記憶的滋味〉比〈咖哩飯〉好。

張:可是〈咖哩飯〉比〈記憶的滋味〉更進步,更經過裁剪了,除了你講的那個問題之外。

保:我覺得〈記憶的滋味〉它比〈咖哩飯〉更面對散文的難題,它寫得更像散文。〈咖哩飯〉它當然有技巧性,但是它之所以讓你看出它的技巧性是因為她選擇了技巧來用;但〈記憶的滋味〉她沒有選擇技巧來用是因為她不取巧,她比較去面對散文的難題。

張:什麼是散文的難題?

保:就是面對一個散文結構。〈記憶的滋味〉有去面對散文的結構;可是〈咖哩飯〉她用了很多小說的技巧進來,你有沒有把它弄好?顯然是沒有。

張:可是我反而覺得〈記憶的滋味〉比較好寫,它只要順著成長的時序,以及這一路上出現的麵,就可以帶出背後的故事。就是因為太好寫,才會顯得拉拉雜雜。

保:有一次我看到有一篇散文,它從頭到尾只分了一段。

張:咦?這應該請風城發表,因為他都沒有給分。

胡:保溫冰本來是想要知道為什麼曉惠給〈咖哩飯〉的分數要比〈記憶的滋味〉高。

保:我想說如果妳把分數調換過來……

張:沒有,調換過來也一樣,還是〈咖哩飯〉分數比較高。       

胡:就像保溫冰講的,〈咖哩飯〉用到的小說技巧比較多,但是其實我覺得它給人的感覺比較好,前後呼應。

張:對!前後呼應,而且是一個剪裁過、穩固的東西。〈記憶的滋味〉她寫的是自己的成長,這題材太熟了,她要再多、再深一點都可以。

保:你們認不認同一篇文章的結尾很重要?

張、胡:認同。

保:那我講一下它最後一句「沒啦!演布袋戲啦!」她用了兩個驚嘆號,這樣的用法在句子裡面應該是不正確的用法,她應該第一個把它弄成逗號才對。還有你看她說:「我睨著父親笑笑的說。」她應該說「我睨著父親笑笑說」,「著」和「的」語氣是相近的。「我睨著父親笑笑的說。」感覺上畫面就是不搭的東西。你寫散文比小說更需要去處理那種文字結構的眉角,文字結構和文字精準度,還有它的最後一句,你一定要處理得非常精準,不能有一點點的閃失,我覺得〈咖哩飯〉它的閃失很明顯。〈咖哩飯〉當然這一篇很符合眾人集體情感,也符合眾人對技巧和素材的要求,它會給你一個很豐富、稍有深度的這樣子的呈現,多少投射到每一個人自己的經驗,我相信食物和親情這個東西,一定會投影到你對你祖父啊、爸媽啊的那種經驗、個人情感,一定會觸動到你,我想要講的是雖然它的豐富性和元素有運用到那麼多,容易觸動人;但是我覺得它技巧上是有一些閃失,而且它這種閃失不是灰色地帶的閃失,而是明顯的閃失。所以我覺得說,這樣子的作品要給它首獎嗎?

張:你講的我只贊同第一點,就是回憶的轉場太刻意了。當我們覺得它呼應得很好的時候,你不會去計較它兩個驚歎號或一個驚嘆號,也不會計較它「睨著,同時笑笑」。

保:我覺得一篇散文的結尾非常重要。

張;但是它只是口氣上沒有去撼動到它的力量。

保:像我在寫〈爸爸的下弦月〉那篇散文的時候,我的最後一句也是用對話來總結。我的那句話總結就有呼應到我的第一句話。而且我在寫散文的時候,會特別注意最後一句話的餘韻,你知道嗎?你要讓它點到為止,或者給它很深刻的,很悠遠的意涵,都必須處理到精準度的問題。它裡面有很多技術上的失誤,雖然很微小,但有微小到我們視而不見嗎?不見得,因為它微小,我們更應該讓她知道。

張:應該說這兩篇比較起來,這兩篇都是不錯的佳作,〈咖哩飯〉是有少許瑕疵但是已經成型的藝術品;〈記憶的滋味〉是還在轉盤上面,可以讓你想要把多的東西捏進去,把粗糙的地方磨掉、削掉,還會讓你想要去捏它的半成品。

保:那你要不要考慮一下〈霓.虹〉?

張:〈霓.虹〉要好好的鍛鍊啦!

胡:〈咖哩飯〉剛才保溫冰一直提到結尾,散文要怎麼結尾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我在想她如果把最後兩句對話拿掉,是不是比較符合我們對一般散文的期待?她用咖哩飯來描述她父親,這樣就結束了,會不會比較好?

張:小說更注重結尾。

保:當然都要注重結尾,但散文的最後一句真的非常重要。

張:我覺得〈咖哩飯〉這篇瑕不掩瑜,你又聽到這句話了。

張:〈霓.虹〉第二名耶!去年耘田是不是也是得到第二名?

保:去年耘田是得到小說類。其實〈記憶的滋味〉和〈霓.虹〉有的拉鋸。

張:你們怎麼那麼欣賞〈霓.虹〉?

胡:沒有,可能是我第一次當評審,狀況不是很了解。還有在評審中,我會刻意避開同一個人不要得兩個獎的可能,所以許庭瑋的這三篇,我只會選一篇來給分數。在評分的時候,應該要把名字拿掉,才不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張:這個可以建議,而且我們文創副刊當初沒有規定得了月佳之後不能再投稿。另外,我覺得很好玩呢!如果作者自己隔了半年、一年回來看到這三篇,她一定會笑出來。就好像每次頒獎的時候,前三名的那個台階,她自己可以感受到結構的問題,她一定會很喜悅。

張:第一名: 許庭瑋〈咖哩飯〉,第二名:耘田的〈霓.虹〉。

保:我覺得我很帶衰,我很多次得的獎第一名都會從缺,然後我得到第二名,好討厭喔!

胡:再重複一次,這次文創獎散文組,第一名是許庭瑋的〈咖哩飯〉,第二名是耘田的〈霓.虹〉。

 

(以下空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