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非影評人協會獎是由電影達人Alan和喬治發起的活動,選片範圍是去年度上映過的所有電影,唯不含影展片。從入圍到得獎,均依循主流電影獎的模式。

當初接獲邀請,第一個念頭是:「為什麼要票選平時聚會就猛聊的東西?」沒想到,後來因「慎重」而進行得愈來愈有趣,不得不正襟危坐起來。我自己以前就很喜歡「自選」電影得獎名單,這回等於有個團隊驅策我做這件事,觀點也更全面、更有牆可撞,當然欣然參與。

臉書私密討論區的投票表決,像似這世代電影達人的生活表情。初選階段由喬治和Alan細選各項目優質角逐名單各約二十部,再由各評審從中圈選或額外推舉五部入圍者(最佳影片十部,擺明是奧斯卡邏輯)。

喬治、Alan、建嘉、牛頭犬、德湧和我,都是頻跑戲院、鯨吞電影的超級影癡,然而再怎麼吞,亦不免遺漏,所以時間彈性硬給出一道惡補片單的功課,我自己就為此狂跑戲院、出租店,倒也因此慶幸沒錯過某些原本不太想看的電影。

起先,入圍名單「看來有得瞧」反映在去年初掄下多項奧斯卡大獎的《大藝術家》於影片、導演、男主角大獎率先出局;至於《更好的明天》當時只在光點上映,看過的人不多,初選階段就在影帝項目落空,亦殊為可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雨果的冒險》、《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各以九項提名領先群雄。不是最滿意,但不得不承認它好——大概是各個評審對這份名單的大抵心聲。平時太常為心中的落選者扼腕,決審前心裡悄悄摩拳擦掌就好。

日子一到,青田街一張桌,大家推舉資歷最深、下筆如神的牛頭犬為主席。點燃引信,循奧斯卡典禮揭曉模式,從「配角獎→技術獎→大獎」逐一討論,爆點連連,進行不久各個達人心目中的最佳影片就在話鋒中呼之欲出了。

只能說,和三五同好針鋒相對真的比一個人埋頭苦選省去許多掙扎——民主投票的好處,也是殘酷。

其中,原著劇本《分居風暴》勝出最沒有異議。討論最激烈、讓人腦神經快爆裂的反而出乎意料是音效獎,投了三輪才產生得主。其他諸於服裝設計、攝影項目,評審亦各個祭出看家本領(比方對音樂的造詣、對光影的分析),戮力攻防,認真看待每一項目的執著用心,可見一斑。

配樂項目,熟捻音樂的Alan提出了主旋律概念,愛Pi成癡的喬治像個Pi達人,立論可成書,湧哥為愛片雨果力挽狂瀾,牛頭犬話少卻句句點醒夢中人。

此外,我們還看到一種會議攻防戰的演練,比方,Alan知道我會狠批自己想刷掉的片,所以他先下手為強,堵住我的嘴,再故意跑票……;湧哥不輕易表露立場的態度則為關鍵投票增添懸疑氛圍,緊張度不亞於奧斯卡直播……大家或可從票數統計表揣摩過程中的冷汗把把捏。

最佳影片、導演是分居和少年Pi雙雄之爭,我力薦亞果加入討論:「二十年後我們不會覺得《亞果出任務》是多麼了不起的經典,既然它發光期不長,何不讓它一次發個夠?」包括我在內每位評審均在次次拉票喊話中意志擺盪,一念之差,得主就要洗牌,牛頭犬一句:「《分居風暴》更近的面對觀眾。」是我決定一票的關鍵。

決審會議共進行兩個半小時不含會前會後的飲食哈啦,過程發生的事,大概可以拿來反芻一陣子了。用不用心,決定了專不專業,我覺得喬治和Alan做得很好……或廣一點來說,專注和熱忱,所幸在每一評審的臉上都看到了。

很享受這種電影吵架大會,無酬、耗時,燃燒一股熱血,朝音量也許不大的麥克風專注發聲,然後一如預料高潮般獲得滿足……為期短短一個月的腳跡,確扎扎實實註解了每位達人熱愛電影的人生歷程。

 

入圍名單http://www.wretch.cc/blog/alan0831/33377829

得獎名單、講評http://www.wretch.cc/blog/alan0831/33378538

 

講評節錄我寫的部分:

 

最佳改編劇本《亞果出任務》

從一個非文學的文本去重新定義「呼吸點」,是它的難與易,當然,其時代背景的不夠久遠,也是火候拿捏的一門學問。遙繫兩個天壤之別的文化價值,《亞果出任務》捨去不必要的嘆息聲,用緊湊而字字珠璣的敘事,專注講一個任務……各個元素彈無虛發,難以挑剔的好看!

 

最佳男配角《亞果出任務》

亞倫阿金以輕鬆姿態在這部命題甚嚴肅的電影裡撐起一端,遙相呼應四十多年前《俄國人來了》那種信手拈來的諷刺喜感。一種「原來如此」的製片人臉譜自圓其說得相當成功,功能性強又十足立體。誰說力道狂放才構成「得獎場」?(又不是莎莉菲爾德)輕鬆達陣更顯出深厚功力。

 

最佳剪接《花神咖啡館》

剪接獎《花神咖啡館》脫穎而出,讓人驚喜。很少有這樣的剪接表現,切換閃瞬,超脫而高度自由,彷彿跑在劇本前頭,像個領隊,卻總能適時追蹤角色的心跳。它的鋪陳造意不依循模式,不再是你我所悉的哪一類。剪接師儼然找到那扇「導演室」的門,坐到導演身邊,悄然參與了風格的雕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